记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冯虎元教授-凯发k8娱乐

 记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冯虎元教授-凯发k8娱乐

学院新闻

记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冯虎元教授

日期: 2013-05-28 阅读:

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有的学生认为,与学生交流互动频繁、乐于解决大学生问题、学识渊博者受欢迎;有人认为能叫出学生姓名,与学生打成一片者受欢迎;有人认为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条理清晰者受欢迎。五花八门的回答中,“与学生在一起”的老师最得人心。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冯虎元教授也是因为“常与学生在一起”而备受喜爱。课堂上,他是恩师;实践中,他是摄像师;运动场上,有他矫健的身姿,运动场下,有他铿锵的呐喊声……无论是在教学科研的一线,还是课外实践的第二课堂,冯老师总是倾其所得满足学生之所需。

倾心执教 坚守教学实践

冯虎元老师自任教以来一直从事于本科生的《植物生物学》、《资源植物学》和《生命科学导论》以及研究生的《共生生物学》和《菌根生物学》的教学及实验指导工作,长期的一线工作使冯老师将自己所知所学倾入到教学中。

为师之道,在于倾心执教,坚守野外教学。对于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来说,野外就是教学和实践最好的契合场域。在野外实习方面,冯老师常常是同学们追捧的植物鉴定方面的“明星”,冯老师每年都会参加本科生2周的暑期野外实习活动。采访中有学生说:“众所周之,野外考察又苦又累,而且还不能和家人在一起,但是冯老师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使得我们学生能够从课堂走向大自然。”冯老师的生动实践告诉同学们一个身体力行的概念,学习不是负担,而是自然的一个过程,是兴趣所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冯老师编著了《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教程》一书。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无论是年轻时的助教、讲师,还是如今的知名教授,他对待教书和育人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也许很多人会疑惑,青年教师现在在实践教学面前都显得懈怠或者手足无措,为什么冯虎元教授仍然乐此不疲。冯教授告诉记者:“我课堂讲授的《植物生物学》是学院的基础课程,而生命科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育人是教育改革和探索的重点方向。《生物学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专业的必修课,需要由有长期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才能讲通、讲细这门课,所以我很乐意也很愿意野外实习。”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对课程内容已了如指掌,但他还是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认真准备每一个课件、每一个讲授环节、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学术中的生涩词语常常可以被冯老师化作生动形象的例子,这不但加强了学生们的记忆,而且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记者在采访萃英学院同学时了解到:冯老师的课堂是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欢颜。在上实验课时,冯老师准备好厚厚的植物鉴定本,将自己采摘的植物发给同学,然后指导鉴定。经常的情况是,冯老师耐心负责地手把手教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而这种指导甚至简单到教学生练习做植物徒手切片。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冯老师以身作则的人生态度对每个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尊重学生个性的存在,鼓励同学个性的发展。他常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他鼓励学生们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经师易得,人师难得。生命科学院2009级的一名同学告诉记者,我们总可以看到冯老师作为给队员们呐喊助威的支持者,同时还看到冯老师作为赛场上一名不可或缺的参与者,积极参加运动会。正是他才让整个活动变得融洽和谐,而这种积极的参与和乐观的态度同时可以更加真切地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学校举行的科技创新、体育艺术节、学风建设月等多项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多次获得多项奖励,这既锻炼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冯老师是科研道路上的一盏指明灯,为同学们的科研学习提供他力所能及的帮助。2009级推免生孟益明向记者介绍她的创新创业计划和君政学者项目都是由冯老师指导的。她的《萃英山四种锦鸡儿属植物丛枝菌根生态特征比较研究》和《不同物候和物种对三种锦鸡儿属植物根系丛枝菌根的影响》选题是与冯老师讨论论证后形成的。她在遇到科研瓶颈时会向老师咨询,冯老师常常提出自己的见解。孟益明说:“冯老师在项目进行中指点学生非常认真,他会及时了解科研进展,如果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即使冯老师在外地,他总会放下手边的工作,通过电话或邮件的方式帮我们分析、解决项目中的困难。”冯老师不但给了学生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他们可以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而且是学生迷茫时期的灯塔和启明星,在科研道路上引导学生一路向前。他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醉心科研 坚持前沿科学

冯虎元教授2001年获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环境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2004年度在英国约克大学生物系alastair fitter教授(和peter young教授实验室做访问学者,2002年3月-2005年12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攻读在职博士后,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他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2部。同时先后主持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部门计划等项目,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科技部国家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冯老师总是保持着前瞻的思想,能够及时把握多个科学领域的科研动态,并能够很好地结合本土资源和优势,抓住“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两原”和“寒区、旱区——两区”这样的特色,做西部文章。目前主要从事于“高原冻土工程走廊环境演化及其对工程稳定性影响机制”和“放牧和施肥条件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菌根真菌互作机制”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科学技术的进程日新月异,但是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如今冯老师再一次把握时代科技前沿,将科研工作朝着“绿色和环保”迈进,努力使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指导者的角色。记者采访了现已留校工作的冯虎元教授的学生——潘建斌告诉记者:“我现在从事的就是学生实验教学,同时我也带学生野外实习。我的这些教学方法受冯老师的影响很大,冯老师善于启发人,很有亲和力。野外实践的时候,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敦促我们抓紧时间,最快的小组冯老师请吃西瓜哦。”说到这潘老师乐了起来,“冯老师的课会让人有一种感动,因为他常常念着学生所想所需,课堂很轻松”。冯老师给学生的印象是温文尔雅、学识渊博,他孜孜不倦、辛勤付出,厚积薄发的过程无时无刻都感染和熏陶着学生,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所大学,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组互动体,学风与教风之间,是一个互动关系。教师的教风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风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正是这一群又一群的默默奉献的可亲教师汇聚成了“做西部文章,创一流文章”的兰大梦的强大基石。

(兰州大学报》第835期二版,2013年5月15日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