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甘肃省旱地农业生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了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徐明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秀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部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赵文智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世清教授、郭胜利教授,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杨祁峰研究员,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龙瑞军教授和李凤民教授出席本次会议。学校野外台站管理中心主任赵长明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建明教授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院出席会议,在野外站工作的部分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张福锁院士主持。
野外站站长李凤民教授从建站背景和区域代表性、研究方向和内容、长期观测和数据管理、试验示范和国际交流、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管理服务和展望等方面向学术委员会作了汇报。
学术委员会对本野外站的工作给以肯定,表示本野外站地理位置合理,与本地区其他重要台站优势互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研究优势,在国内外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本野外台站的发展提出了建议:1)本区域降水较少,极其适合做农业研究,刚好为探讨作物最大生产潜力提供了条件,为如何发挥科技支撑促进区域发展提供咨询建议,还可以考虑为其它台站保存样品提供服务;2)可以探讨一站多点、一站多能的监测体系,布局前瞻性的大型研究仪器和设施,加强自动化和信息化监测水平,提升和扩大监测能力,充分发挥野外站的监测服务功能;3)系统设置研究内容、监测内容、示范内容等,积累数据和研究示范相结合,提升对区域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监测人员、研究人员和支撑人员队伍,优化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5)多位专家鼓励和邀请本野外站积极参与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科院相关计划中去,积极发挥作用,积极探索联网监测的内容和方法;6)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与经济社会和人文类学科相结合,针对未来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现实社会问题提出建议;7)加强与南亚及中亚区域的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会议的最后,赵长明教授、邓建明教授和李凤民教授感谢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野外站将认真梳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下一步工作。
甘肃省旱地农业生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背景
甘肃省旱地农业生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榆中县北山地区的中连川乡,起步于1992年,2002年正式建站。年降水量只有320-350mm,生态环境脆弱,长期大面积贫困。本野外站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建立了特色鲜明的旱地农业生态化理论和技术体系,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吸引了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曾经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